三、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工作重点上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坚持“两型”引领、“四化”带动,突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力度,建设创新型湖南。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进一步塑造湖湘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着力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同时,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把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提升环长株潭城市群,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水平和长远竞争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是湖南的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转方式、建“两型”的重大任务。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以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态化为重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乡村布局规划,以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数字湖南”。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孕育着生产力的新飞跃。我们加大扶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信息服务业,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长沙国家超算中心建设,加快发展云计算和物联网。以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省为平台,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抓住国家将长株潭城市群列入“三网融合”试点的机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基础信息库建设和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 发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绿色湖南。我们坚持把加快推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作为全省转方式、建“两型”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突出抓好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实现绿色崛起。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把湖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地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法治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和带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然要求和带动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管理的创新。我们将大力调整社会结构,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深入实施教育强省、文化强省和人才强省战略,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治理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矛盾调处和利益协调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推进法治湖南建设,着力探索领导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着力健全完善依法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稿源:人民日报] [作者:周强] [编辑:李艳华]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