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沙民企1月境外投资高达5亿 同比增长逾七倍
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孔令龙说,“走出去”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紧紧抓住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的有利时机,结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稳妥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长沙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昨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新年第一个月,长沙境外投资实现开门红,投资总额达8582.6万美元,合5亿多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逾七倍。
2014年1月,长沙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增资项目1个,均为中方独资项目。投资地分别位于美国、马达加斯加、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达8582.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58.26%。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走出去”的均为民营企业,如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投资3000万美元独资设立拓维信息(香港)有限公司;湖南盈马资源投资有限公司在马达加斯加投资982.6万美元独资设立成胜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省八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400万美元独资设立美国布莱特油田服务公司等。投资涉及领域包括电子信息、农业、油田服务、房地产等。
“今年1月,本市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说是增长迅猛,完成全年计划的42.49%。”据市商务局局长刘素月介绍,长沙市年初对外投资呈现大幅上升,主要得益于国际经济环境的缓慢复苏、长沙“走出去”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企业“走出去”意识提高、投资主体实力增强等。
近年来,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重要意义。非国有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境外投资流量的比重不断上升,2011年已经达到约44%。例如,浙江吉利集团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实现沃尔沃汽车销量和利润大幅增长,得到瑞典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境外投资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
截止到2013年底,长沙共有253家企业在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345个境外投资项目,投资总额为96.5亿美元,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48.5亿美元。投资领域由工程机械、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建筑、纺织、烟花等传统行业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行业拓展。境外投资市场由亚洲向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推进。投资主体以民营、股份制中小型企业居多,民营企业实施的境外投资项目占比达80%以上,逐渐成长为长沙市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面对“走出去”,机遇是大于挑战的。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做好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鼓励引导工作,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既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也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总体是机遇大于挑战。
从机遇的角度看,国务院高度重视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工作,有关部门结合贯彻落实国务院指示精神和研究制定实施意见,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把做好这项工作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同时,我国对外开放已经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并重的新阶段,民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需要开展境外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国际化水平和投资能力不断提高,都将有利于贯彻执行《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加快促进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一些民营企业资金、技术、管理、国际化运营和防范风险能力与境外投资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部分地区和行业境外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做好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的鼓励引导工作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以艰苦不懈的努力来积极稳妥推进。
因此,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是商业行为(其他所有制企业亦如此),应按照“企业为主、政府引导、形成合力、积极稳妥”的原则,切实做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工作,推进形成我国民间资本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推动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