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发展,金融助力 湖南打造“中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验区”
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总体水平与全国甚至中部其他省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始终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我省GDP排名全国第10位,居中部6省第三位,但进出口总额却位列全国第20位、中部6省第五位,外贸依存度更是居中部末位,仅6.23%。再看结构。陶瓷、烟花、钢材、有色、茶叶、生猪等传统产品是我省的出口优势,另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实现了迅速增长。但横向对比,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38%和10.98%(2012年数据),低于全国57.18%和28.91%的平均水平,在中部6省也排名靠后。
毗邻的重庆、江西近几年进出口贸易额相继超越我省。重庆利用外资、江西利用内资均强于我省,而加工贸易方面,江西占比一直保持在25%左右,而重庆从2010到2012年的加工贸易占比从9.25%跃升至32.53%。
着眼长江经济带
最重要的,是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为基础,打造重点外向型产业聚集平台与国际型经贸会展平台。长沙的航空高铁交通枢纽、岳阳城陵矶港的通江达海优势,再加上环长株潭城市群聚集了一大批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文化创意等优质企业,因此,创建“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验区”,辐射中部地区和长江经济带,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要充分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优惠政策,形成重大“千亿级”产业聚集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重要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以及区域消费中心;并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举办规模化、常态化、国际化的国家级经贸会展活动,打造区域性产业制造平台与经贸会展平台。
同时,以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为基础,打造各类开放型经济园区建设平台;以湘西地区纳入西部大开发政策为基础,打造具有湘西特色的国际化旅游文化平台。
建设中部交通大枢纽
2012年,长沙黄花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1500万人次,连续8年稳居中部六省第一。而航空业发展远不如长沙的郑州,已率先建成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此,王一兵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高铁的建设。“实行航空、高铁‘两翼齐飞’战略,建设中部最大的航空、高铁枢纽。”一方面,支持长沙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在黄花机场片区建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在高铁片区建成京广、沪昆、渝厦三条高铁交会的大枢纽,并考虑建设高铁片区与机场片区的交通设施,将长沙打造成集航空、高铁、地铁、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零换乘、无缝衔接”的枢纽。同时,科学布置考量全省民用机场、高铁站点、港口等综合交通枢纽口岸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对接,形成货畅其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金融助力
湖南省进出口银行正在创新研究、试点、推广两型社会建设贷款,加大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业务创新力度与信贷投放力度,满足两型基础设施、两型投资项目和两型产业发展3个层面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支持湖南开放型经济发展,力争到2016年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
“我们建议湖南在中部率先成立一家以外向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担保公司。”王一兵指出,虽然我省目前有大小担保公司10余家,但是缺乏以外向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担保公司。目前,省政府有关部门、省担保公司和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以及湖南省进出口银行已对此达成初步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