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7日电 综合消息,2月16日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网友讨论应对“节后综合征”的同时,机关单位的作风也引起舆论关注。据媒体调查,当多数地方部门、机关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按部就班开始工作,但同时,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门仍不在状态,或不按时上班,或服务缩水、敷衍塞责。
人民日报盘点了节后首个工作日多地政府机关到岗情况。在北京,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大厅中每个服务窗口都有办公人员正常值班。国家信访局接待司办公处当天下午则贴出通知:“今天下午学习,不接待。”
在天津,记者走访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大楼服务厅和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发现,所有办事窗口都有工作人员职守,未发现有“空城计”的现象。
在西安,上午10时,记者来到西安市碑林区政务大厅。大厅里前来办事的人很少,14个工作席位,有6名工作人员在岗。15时,未央区政务大厅接待咨询岗上无人值班,超过一半的工作席位上没有工作人员值勤。3名女性工作人员聚在办公桌边聊天,旁边还坐着一名七八岁的孩子正在使用办公电脑。
新华社“新华视点”昨天也播发记者调查,关注节后首日作风。从察访来看,多数地方部门、机关的工作作风已出现明显好转,记者在甘肃、河南、江苏、上海等地走访服务窗口单位,绝大多数都有足够的人员值守;出租车投诉热线、市长热线、消费者投诉热线等服务电话,绝大多数都有人热情接听。
但也有相反的例子,部分乡镇称“还有七八天才正式上班”,一些服务单位的“热线电话”约半小时无人接听。
中广网记者在对郑州部分省直、市直政府部门、服务窗口单位的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已收心,工作尽职尽责,但也有个别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在状态,扎堆聊天、因私事长时间“煲电话粥“等现象时有出现。
大河网报道,当天下午4:50分,河南虞城县国土局一楼十余个科室仅一人在岗。该局局长的手机亦无人接听。
尽管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从媒体记者的察访来看,多数地方部门、机关的工作作风已出现明显好转。
中新网报道,16日上午,南京市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强调各级机关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创建服务型机关作为长期任务。据了解,该市在春节假期结束后首个工作日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大会已经坚持了10余年。
南京市江宁区上班当天召开了全区机关作风大会,首先播放了区纪委拍的一部“执行力的拷问”专题片。片中对去年区级机关履职的情况进行了回顾,其中对一些有欠缺、群众不满意的部门直接点名。
许多地方政府的政务微博平台也陆续加入“改进作风”行列,力求改变以往“花瓶式”的网上作秀及政务微博“僵尸”现象。不少省级政务微博提高了更新频度,增设“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栏目。
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黄仁伟说,转作风,目的是提高办事效率、贴近群众。只有把百姓满意度作为“试金石”,转作风才能形成常态。“如果,过个年‘松一松’,‘转作风’不能变成常态,则是功亏一篑。”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说,从长远看,制度的篱笆扎得更牢固,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才能更牢固。地方上若时刻不懈怠,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公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也自然更加振奋。 
|